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蒙域经济30人专家组 >> 正文

张学跚│观世界,见中国:六张牌局的博弈与未来

发布时间:2025-09-26 11:04    浏览量:32034    来源:内蒙古新金融研究院  
张学跚│观世界,见中国:六张牌局的博弈与未来

编者按:世界如宏阔棋局,中国正以深沉智慧与磅礴力量参与其中。远见卓识,方能超越当下所见。审视中国经济,规模浩大的市场与韧性深厚的制造“两张王牌”亮眼;渐趋成熟的金融体系与日益强大的军事力量“两张盾牌”坚实;持续深化的开放与澎湃涌动的创新“两张底牌”蕴藏。这六张牌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交织成一张复杂而精密的战略网络,共同塑造着中国经济的现在与未来。

2025年的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地缘政治冲突加剧、技术革命加速迭代的背景下,依然保持着“稳中有进、质效双升”的发展态势。从“制造与市场两张王牌”“金融与军事两张盾牌”“创新与开放两张底牌”的战略框架,既勾勒出中国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也揭示了其穿越周期、应对挑战的底层逻辑。框架不仅是观察中国经济的“密码”,更是理解其长期韧性与未来潜力的关键。


image.png


一、两张王牌:市场与制造,经济发展的“双轮引擎”
市场与制造,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坚实的“双轮”二者的协同联动,既构成了内需与供给的良性循环,也为全球产业链重构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中国方案”。

中国市场:全球最稀缺的“需求富矿”。 中国拥有14亿人口、4亿中等收入群体,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中国市场的巨大体量,是吸引全球资本与企业的强大磁石,十四亿人口构筑的庞大消费基数,伴随着中产群体的稳步扩大,为全球商品提供了广阔的容纳空间。从跨国巨头到初创企业,无不渴望在这一充满活力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中国市场所具备的独特规模效应,使其成为全球创新产品快速推广和商业模式迭代的理想试验田。中国市场的“纵深”不仅体现在规模上,更体现在结构升级的潜力中:下沉市场消费升级与高线城市品质消费并行,银发经济、绿色消费、数字消费等新场景不断涌现。这种“超大规模市场+持续升级需求”的组合,为企业提供了“试错成本低、迭代速度快”的创新土壤。

中国制造:全球最完整的“产业生态”。 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的国家,形成了从基础原材料到终端产品的全链条优势。中国制造则早已超越简单加工,进化为全球产业链不可或缺的“稳定器”和“加速器”。其优势在于“全链深度”与“规模韧性”。从基础材料到精密部件,从劳动密集型到技术密集型,中国拥有全球最齐全的工业门类。这种完整性使中国制造在面对外部冲击时展现出强大的自我修复与调整能力。更重要的是,中国制造正从“规模优势”向“技术优势”跃迁:2024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18%,光伏组件占全球市场份额超80%,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9年全球第一,5G基站数量占全球60%以上。疫情期间,全球供应链剧烈震荡,中国制造的快速恢复能力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稳定力量,其韧性价值在全球危机时刻尤为凸显。

然而,王牌并非没有隐忧。市场面临消费信心波动、区域发展不均衡的挑战;制造则需持续突破核心技术瓶颈、应对成本上升与外部“脱钩”压力。维护王牌优势,需要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内需活力,并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跃升。


image.png


二、两张盾牌:金融与军事,发展环境的“安全屏障”
金融与军事,是中国经济抵御外部冲击、维护发展权益的“安全双盾”前者守护经济血脉的畅通,后者捍卫发展空间的底线,二者共同构建起应对外部风险的“防火墙”。

中国金融:以“稳”为基的“防波堤”。 面对全球货币政策剧烈分化、金融市场波动加剧的挑战,中国金融体系展现出强大的韧性。金融是国家经济的血脉,其稳定直接关系全局,中国金融体系经过多年发展,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监管框架和风险防控机制。庞大的外汇储备构成抵御外部金融冲击的坚实“防火墙”,为人民币币值稳定和国际支付能力提供强力支撑。近年来,金融开放稳步推进,资本账户有序开放、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深化,提升了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参与度和信心,同时数字人民币的探索走在世界前列,为未来国际货币格局演变增添了中国变量,也为国内金融交易效率与安全开辟了新路。

中国军事:以“强”为盾的“战略后盾”。 军事现代化是国家发展的“安全底线”。军事力量的强大则是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终极保障,是经济繁荣的坚强后盾。中国军事现代化持续推进,不仅体现在装备技术的提升,更在于国防体系的整体转型。强大的国防力量有效震慑外部潜在威胁,为国家发展创造和平稳定的战略环境。在非传统安全领域,中国军队积极参与国际护航、维和行动与灾难救援,展现出负责任大国担当,也为海外经济利益和人员安全提供了有力保护。军事科技的突破(如航天、深海、网络)往往产生强大的溢出效应,军事能力的提升不仅直接维护了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更通过“军民融合”反哺经济发展、民用领域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军事能力的“硬支撑”,为中国经济参与全球竞争提供了“战略底气”

金融盾牌需警惕内部风险累积(如地方债务、房地产风险)和外部冲击传导。军事盾牌则需平衡发展需求与资源投入,并应对复杂的地缘政治挑战。筑牢盾牌,要求深化金融改革、强化穿透式监管,并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


image.png


三、两张底牌:创新与开放,未来增长的“动力之源”
创新与开放,是中国经济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终极密码”。前者通过技术突破重塑增长动能,后者通过融入全球拓展发展空间,二者共同构成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核心支撑。

中国创新:以“自立”为目标的“动能转换”。 面对全球科技竞争“无人区”的挑战,中国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则日益成为驱动中国经济爬坡过坎的核心引擎。中国在研发投入上持续加码,已稳居全球第二。这种投入正结出硕果:在5G通信、人工智能、新能源、航天科技等前沿领域,中国已从“跟跑者”向“并跑者”甚至“领跑者”转变。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活力迸发,无数科技型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创新的生力军。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实验室的突破到工厂的应用,创新的链条正在加速融合贯通,驱动着产业结构的深刻变革与经济增长动能的根本转换。

“自主创新+开放合作”的创新路径,既避免了“技术脱钩”的风险,又通过全球创新资源的整合,提升了中国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地位。

中国开放:以“共赢”为纽带的“全球公共产品”。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商品开放到制度开放,中国的开放之路越走越宽。开放是当代中国鲜明的标识。从加入WTO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从设立自贸试验区到积极推动RCEP等高水平自贸协定,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更高水平的开放聚焦于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层面,旨在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这种深层次的开放,不仅促进商品和要素的流动,更推动国内外规则对接与创新协同,为中国经济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奠定基石。“一带一路”倡议十年来,已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RCEP生效后,中国与东盟贸易额占外贸总额比重升至15.8%,成为第一大贸易伙伴。更重要的是,中国正从“规则接受者”转变为“规则制定者”,开放除持续为国内市场注入竞争活力,倒逼国内改革,也向世界清晰传递中国共享发展机遇的坚定承诺,特别通过“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提升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的“信任度”。

开放面临逆全球化思潮和保护主义抬头的阻力,创新则需突破基础研究薄弱、成果转化效率待提升等瓶颈。打好底牌,要求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制度型开放,优化创新生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畅通“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


image.png


六牌联动:构建动态平衡体系

这六张牌并非各自为战,而是相互依存、彼此强化的有机整体。开放的市场为创新提供广阔应用场景和竞争压力,持续的创新又不断提升“中国制造”的竞争力和附加值,支撑市场繁荣。强大的制造能力是国家金融稳定的重要物质基础,而健全的金融体系则为制造业升级和创新活动输送必需的资金活水。金融的稳健与军事的强大,共同为深化开放、大胆创新提供了安全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保障。开放本身又促进着知识、技术、人才的跨境流动,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创新成果,特别是军民融合领域的突破,又能直接赋能国防现代化。

从“两张王牌”“两张盾牌”,再到“两张底牌”,中国经济的发展框架本质上是一个“以需求牵引供给、以供给创造需求”的动态平衡体系,更是一个“安全与发展并重、开放与创新协同”的系统工程。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今天,中国经济的韧性不仅来自规模优势,更来自“改革—开放—创新”的持续深化;其潜力不仅在于当前的“”,更在于通过“新质生产力”“双循环”等战略实现的“质的有效提升”。

面向未来,中国需要在动态平衡中持续优化这六张牌:以开放倒逼改革、以创新驱动升级、以制造夯实根基、以市场汇聚资源、以金融管控风险、以军事捍卫和平。唯有如此,方能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格局中,将“世界放入眼界”,真正实现“以远见超越所见”,让中国经济巨轮行稳致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不竭动力。

站在2025年的节点回望,中国经济的“王牌更实”“盾牌更坚”“底牌更亮”。这背后,是中国对“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坚守,是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坚持,更是对“变中求稳、稳中求进”的智慧。未来,随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完善、“新型工业化”的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突破,将世界放入眼界,以远见超越所见,中国经济必将在服务全球增长、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释放更强大的“中国能量”。当中国以开放的胸怀拥抱世界,以创新的火花点亮未来,当市场的活力与制造的根基相互支撑,当金融的稳健与军事的保障构筑起坚实后盾——六张牌将共同绘就一幅充满韧性与希望的图景,让中国在世界的棋局上,走出更加自信、更有远见的未来。

张学跚: 内蒙古新金融研究院院长;兼任:内蒙古金融网创始人;蒙域经济30人专家组成员;环球影响力智库研究员;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新闻评论员)

b540cdb7693beec15eb718e595c0a882_1758247703396600.jpg


Copyright © 2007-2025 www.nmgxjr.org.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新金融研究院  版权所有 内蒙古新金融研究院 中国网通集团提供宽带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蒙ICP备18004368号-1
营业执照 技术支持:微邦网络

蒙公网安备 150103020003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