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如一声惊雷,在金融与产业界引发强烈回响。这份文件并非孤立政策,而是对二十大“制造强国”战略的深度呼应,更是金融强国建设的关键落子。它精准锚定新型工业化这一国家战略核心,以金融活水精准灌溉新质生产力土壤,标志着我国产业与金融协同迈入系统化、深层次的新阶段。
《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的突破性价值首先在于其精准的政策靶向与创新工具箱。文件摒弃“大水漫灌”,聚焦新型工业化核心领域:在技术创新维度,提出“多渠道引入耐心资本”直击成果转化“死亡之谷”的痛点;在产业升级方面,深化“数据信用”与“物的信用”双轨模式,为轻资产科技企业及传统产业链注入信用新动能;在区域协调上,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的差异化金融机制,剑指资源错配痼疾。这种“滴灌式”政策设计,彰显了金融供给侧改革从理念到实操的跨越。
更深层次看,《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构建了多维度、立体化的金融服务新生态:产业适配性革命:要求金融机构单列制造业信贷计划,针对不同行业、企业成长周期定制授信策略,终结“一个风控模型打天下”的粗放时代。
复合型人才破壁:推动“科技-产业-金融”人才双向培养,旨在打破专业藩篱,让金融真正“读懂”产业语言。跨部门协同机制:通过政策激励、风险联防等四大机制建设,将“九龙治水”变为“合力治水”,确保政策传导畅通无阻。结构性政策引导:强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介入,使资金流向从“撒胡椒面”转向“定向爆破”。
然而,蓝图落地仍需直面三重挑战:风险与创新的永恒博弈:银行传统风控依赖抵押物,与科创企业“轻资产”特性天然冲突。需加速推广“技术流”评价体系,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等破题路径。政策红利与市场逻辑的平衡术:政府引导需避免扭曲市场定价。可借鉴深圳“技改贷款贴息+专利质押融资”组合拳,既降低融资成本,又坚守风险定价原则。区域承接的金融配套瓶颈:中西部产业转移需配套供应链金融、物流金融等基础设施。重庆探索的“跨境金融陆海新通道”模式,通过提单质押融资破解内陆企业外贸融资难,值得推广。
欲使金融活水真正浸润产业根基,需在三个方向持续发力:构建制造业金融专属监管框架:试点差异化不良容忍度,建立“制造业贷款偏离度”监测指标,解除银行放贷后顾之忧。打通产融数据动脉: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与央行征信系统对接,以真实生产数据替代财务报表作为授信依据,实现“以产定融”。锻造绿色金融标准之锚:加快建立统一碳核算体系,开发“转型金融”工具,避免高碳产业因融资断档引发系统性风险。
金融与产业的融合,从来不是简单的输血,而是基因层面的重组再造。《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的深层意义,在于将金融体系从经济周期的被动适应者,重塑为产业变革的主动塑造者。当资本开始以“耐心”为名驻足实验室,当数据流与资金流在产业链上共振,当每一笔贷款都精准滴灌于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工业脉络——我们见证的不仅是一部政策文件的诞生,更是一个制造强国在金融引擎驱动下向星辰大海进发的历史性启航。
金融强国的根基在产业,产业跃升的命脉在金融。这份《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的落地实施,将是一场关乎国运的金融供给侧改革攻坚战。唯有当金融真正学会倾听车床的轰鸣、读懂代码的跃动、敬畏创新的风险,中国新型工业化巨轮才能在全球竞争惊涛中破浪前行,最终抵达“制造强国”的光辉彼岸。
(张学跚: 内蒙古新金融研究院院长;兼任:内蒙古金融网创始人;内蒙古金融行业协会会长;蒙域经济30人专家组成员;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新闻评论员;环球影响力智库研究员)
- E·N·D -
声明: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07-2025 www.nmgxjr.org.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新金融研究院 版权所有
内蒙古新金融研究院 中国网通集团提供宽带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蒙ICP备18004368号-1
营业执照 技术支持:微邦网络
蒙公网安备 150103020003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