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4年,我国GDP总量达134.9万亿元,粮食产量达1.4万亿斤。全球制造业占比达28%,做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已升至第11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46万家。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代又一代企业家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破局,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深耕,在市场浪潮中书写的发展传奇。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弘扬企业家精神"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并列部署,既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家群体历史贡献的郑重肯定,更是立足新发展阶段对经济发展动力的战略擘画。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核心主体,企业家精神是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在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的背景下,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树立创新创业标杆,对于激发市场活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的当下,弘扬企业家精神,已成为激活中国经济"关键变量"、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抓手。
一、从"拓荒者"到"领航者":企业家精神的历史坐标与时代传承
中国企业家群体的成长史,本质上是一部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奋斗史。改革开放初期,"傻子瓜子"年广久以"敢闯敢试"打破计划经济坚冰,"温州模式"的创业者们用"走遍千山万水"的市场嗅觉激活民营经济;上世纪90年代,柳传志带领联想"蛇吞象"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张瑞敏"砸冰箱"砸出质量意识,开启了中国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先河;21世纪以来,任正非坚持"把核心技术攥在自己手里",带领华为突破5G技术封锁;曹德旺30余年专注玻璃制造,用一片"中国造"玻璃打破国际垄断。民族集团云文广60余年为商业改革发展云卷云舒勇立潮头引领草原商业消费市场,背后是他对商业本质的深刻理解和恒定的商业价值观。这些案例共同勾勒出中国企业家精神的基因图谱:敢为人先的创新胆识、坚韧不拔的奋斗意志、家国情怀的责任担当。
进入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内涵随时代需求不断深化。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的发展阶段,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增长模式,企业家不再是简单的"资源整合者",而是需要成为"价值创造者"。宁德时代曾毓群带领团队攻克动力电池"卡脖子"技术,使中国企业占据全球大部分市场份额;拼多多黄峥聚焦农业数字化,用"农地云拼"模式连接超千万农户,推动农产品上行效率大大提升;福耀玻璃曹晖推动"绿色制造",工厂单位能耗较十年大大下降。伊利集团潘刚以科技创新和数智技术力量激发奶业全新活力,营业总收入目前稳居亚洲乳业第一,见证中国奶业走向更可持续的全球发展道路。这些实践证明,新时代的企业家精神已从"规模扩张"升维至"质量跃升",从"效率优先"拓展至"兼顾公平",从"本土竞争"延伸至"全球共赢"。
二、企业家精神的时代内涵:从冒险开拓到新时代创新引领
传统意义上的企业家精神强调冒险、拼搏和市场敏锐度,但在新时代,其内涵已发生深刻拓展。战略远见与创新突破:优秀企业家必须具备前瞻性战略思维,能够在技术变革和产业转型中抢占先机。这种战略远见,正是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核心特质。管理创新与组织进化:数字经济时代,企业管理模式正从科层制向平台化、生态化转型。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推动的“中台战略”和“合伙人制度”,华为任正非倡导的“轮值CEO”模式,均体现了企业家在组织创新上的突破。这些管理创新不仅提升了企业效率,更增强了抗风险能力。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新时代企业家精神不仅关注商业成功,更强调社会价值创造。福耀玻璃曹德旺设立慈善基金会,比亚迪王传福推动新能源汽车普及以减少碳排放,这些实践表明,优秀企业家正在将ESG(环境、社会、治理)理念融入企业战略,推动可持续发展。
三、从"量的积累"到"质的跃升":新质生产力呼唤企业家精神的"乘数效应"
当前,全球经济正经历以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制造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全球产业链重构呈现"短链化""区域化""绿色化"趋势。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卡脖子"技术清单仍有200余项,关键设备进口依存度超50%的领域集中在高端芯片、工业软件等领域;同时,14亿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完整的工业体系、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又为企业家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创新试验场"。在此背景下,弘扬企业家精神的本质,是通过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将"要素红利"转化为"创新红利",将"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核动力"。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以生产要素重新组合为路径、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标志"的生产力形态。新时代企业家作为"生产要素的组织者"和"创新风险的承担者",天然具备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优势:其一,企业家的"市场敏感性"能精准捕捉需求端变化,引导创新方向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端"。例如,大疆创新汪滔最初因"想拍好航拍视频"而研发无人机,最终推动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规模突破500亿元;其二,企业家的"资源整合能力"能加速技术、资本、人才等要素的高效配置。小米雷军打造"生态链模式",通过投资+赋能的方式,将200余家上下游企业纳入智能硬件生态,3年孵化出7家上市公司;宇航人邢国良30多年如一日,高科技深层钻研沙棘产业不离不弃。其三,企业家的"风险承受力"能突破创新"死亡之谷"。数据显示,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76%,而民营企业发明专利占比达65%,正是企业家"失败了再再来"的韧性支撑了中国创新的"加速度"。
四、标杆企业的示范效应:从本土冠军到全球竞争者
弘扬企业家精神,需要树立标杆企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近年来,中国涌现出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优秀企业,它们在战略规划、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等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华为凭借持续的研发投入,在5G、芯片等领域实现突破,成为全球通信行业的领导者。大疆创新通过无人机技术革新,占据全球70%以上的市场份额。这些案例表明,技术创新是企业跨越周期、实现基业长青的关键。全球化布局提升国际竞争力:海尔集团通过“人单合一”模式创新,成功打入欧美高端市场;吉利控股收购沃尔沃后,不仅实现品牌升级,更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向高端制造转型。这些企业的全球化实践表明,企业家精神不仅体现在本土市场开拓,更在于全球资源整合能力。新质生产力培育与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京东物流通过智能仓储和无人配送技术,将物流效率大大提升;字节跳动利用AI算法优化内容分发,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科技公司之一。这些案例表明,企业家必须具备数字化思维,才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赢得主动。
五、政策支持与生态构建:让企业家精神充分释放
弘扬企业家精神,不仅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更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支持。完善法治环境,保护企业家权益:近几年来国家出台《民法典》《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民营经济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加强产权保护,稳定企业家预期。未来应进一步强化法治保障,让企业家敢于创新、放心投资。优化金融支持,助力创新创业:资本市场应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如科创板、北交所、滴灌通澳交所的设立,为创新型中小企业、实体经济提供了融资渠道。特别是滴灌通国际投资公司的成立并申请香港联交所上市,标志着滴灌通3.0阶段的开始,也标志着股权、债权之外的“CFO现金权”投资范式,跨入一个新阶段,其使命是把国际资本引到实体经济的毛细末端。另外政府产业基金、耐心资本、风险投资等也需发挥更大作用,帮助企业家跨越“死亡谷”。弘扬企业家文化,营造社会氛围:媒体应加大对优秀企业家的宣传力度,树立正面典型;高校和商学院应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新一代企业家群体。同时,社会应减少对企业家群体的误解,营造尊重创新、鼓励创业的文化氛围。
六、从"政策供给"到"生态培育":构建弘扬企业家精神的"四梁八柱"
弘扬企业家精神,既要靠企业家自身的"内生动力",更要靠制度环境的"外部赋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其核心是通过制度创新破除制约企业家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构建"尊重企业家、保护企业家、激励企业家"的制度生态。以法治保障筑牢"安全网"。产权保护是企业家最关心的"核心诉求"。特别《民法典》实施后,法院审结涉企产权纠纷案件、纠正涉产权冤错案件、《专利法》修订后法定赔偿上限提升,恶意侵权惩罚性赔偿成倍增长。这些举措让企业家"有恒产者有恒心"。以政策创新激活"动力源"。"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减;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升,制造业企业享受政策红利。更值得关注的是"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推广,上海自贸区"一业一证"改革将若干个行业准入审批压缩为1张证,深圳率先试点"秒批"事项若干项,这些制度创新让企业家"轻装上阵"。以文化浸润厚植"根与魂"。从"全国企业家活动日"到"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评选,从《功勋》《大国工匠》等影视作品热播到"企业家精神"写入中小学教材,社会对企业家价值的认知正从"财富创造者"向"社会贡献者"升华,行动印证:当企业家精神与社会价值同频,就能产生"1+1>2"的复合效应。
近几年来,产业寒冬席卷,行业面临残酷洗牌,企业家成为时代震荡牺牲品,引发社会对民营企业家生存状态的深刻反思。建议三重破局,制度层面:废除个人连带担保,建立企业破产保护机制;行业层面:推动绿色化、工业化转型;心理层面:打破“企业家神化”叙事,迅速建立心理健康干预体系。在此背景下,如何善待民营企业家,保护其合法权益,避免其因外部压力而陷入绝境,成为亟待解决的时代命题,在市场环境复杂多变的当下,民营企业家不仅需要市场的公平竞争,更需要法治的保障与社会的善待,以避免不该发生的悲剧重演。
结语:企业家精神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新时代,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弘扬企业家精神,激励更多企业家在战略创新、技术突破、全球竞争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勇攀高峰。通过标杆引领、政策支持和生态优化,让企业家精神充分释放,必将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企业家精神已超越"个体奋斗"的范畴,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制造大国"迈向"智造强国",从"跟跑跟随"转向"领跑引领",需要更多企业家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勇当"尖兵",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争做"链主",在共同富裕实践中善为"标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当千万企业家以创新为笔、以责任为墨,在高质量发展的答卷上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篇章,中国经济必将在全球竞争中赢得更大的话语权,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张学跚:内蒙古新金融研究院院长;内蒙古金融网创始人;蒙域经济30人专家组成员;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新闻评论员; 环球影响力智库研究员;中华商报专栏作家;)
- E·N·D -
声明: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07-2025 www.nmgxjr.org.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新金融研究院 版权所有
内蒙古新金融研究院 中国网通集团提供宽带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蒙ICP备18004368号-1
营业执照 技术支持:微邦网络
蒙公网安备 15010302000322号